作者:刘文娜郭怡然赵迪辛刚
摘要:廊坊市根据中央及河北省现代农业建设要求,推进全市“三农”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推进措施包括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农村现代化推进措施包括加快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农民现代化推进措施包括加强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农业人才水平,以期早日实现农业强国目标。
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年1月5日,省委书记倪岳峰在会议上强调,深入谋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三农”场景,努力建设农业强省[1]。廊坊市作为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地带的城市,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举全市之力,推进“三农”现代化。
一、农业现代化推进措施1、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1)全力抓好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全市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0万亩,粮食总产量15.1万吨,实现粮食面积、单产和总产的“三增”。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继续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2)扩种大豆等油料作物落实玉米大豆生产补贴政策,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鼓励文安县和大城县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
()加强耕地保护、确保稳粮增收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0.1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7.15万亩,推介使用绿色节水、节本降耗、生态环保等个农业主导品种、11项农业主推技术和1项引领性绿色技术模式,主导品种推广覆盖率达到95%以上,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在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要加快培育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推进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持续增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
(4)重视粮食产后环节减损综合施策减少粮食产后环节损失,科学提升仓储管理与物流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2、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1)推进示范创建编制实施《粮食类家庭农场管理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规范》等廊坊市地方标准,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规范化。
制定农民合作社“10+”标准,即“10有”:有办公场所、营业执照、银行开户许可证、章程、管理制度(生产标准)、财务收支账册、成员账户、会议纪录、土地流转合同、质量追溯制度;“上墙”:章程、营业执照和管理制度三项上墙。
家庭农场“7+2”标准,即“7有”:有办公场所、营业执照、银行开户许可证、管理制度(生产标准)、财务收支记录、投入品采购及使用记录、土地流转合同。“2上墙”:营业执照和管理制度上墙。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9+”标准,即“9有”:有办公场所和农机库棚等基础设施、营业执照、银行开户许可证、章程、管理制度(有作业价格单和服务标准)、财务收支账册、成员账户、会议记录、有托管(流转)合同。“上墙”:章程、营业执照和管理制度三项上墙。
(2)争取资金扶持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强化金融服务廊坊市农业农村局深化与邮储银行廊坊分行合作,在10个县(市、区)均成立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税与金融服务中心”,成为全省首个完成整市推进的地级市。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1)巩固优势农机装备竞争力推动新型农机装备创新发展,重点提升耕整地、播种、收获机械和青贮、挤奶机械等优势农机装备竞争力。瞄准现代农业需求,重点发展绿色高效智能农机[2]。
(2)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围绕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加快选育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品种,推动良种、良法、良机配套,解决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覆盖不全问题。
()加强薄弱环节新机具新技术引进推广围绕农产品区域布局,引进示范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及配套技术,重点解决薄弱环节“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问题。
(4)全力做好机收减损全市虽然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但是机播、机收环节增产减损很有潜力。以大城县为例,通过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培训农机手提高操作技能,提高机具技术状态,最大限度减少收获损失。年10个采样点机收损失率都小于5%,平均损失率2.25%,比去年的平均损失率降低了0.1%。按亩产kg计算,预计大城县可挽回玉米.5万千克,切实体现了机收减损的重要性。
4、加快农业结构调整(1)做优园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蝶变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和攻坚点,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依托域内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1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4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推进传统农业脱胎换骨,努力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2)绿色引领,规模农业向绿色农业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绿色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都市现代农业长足发展廊坊市集中力量打造特色粮油、精品蔬菜等8个优势产业集群;抓好19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44个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动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冷链物流等领域持续发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5、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手段。党的二十大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实现“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提出明确要求。为推动廊坊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廊坊市农业农村局与廊坊联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在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等方面继续有序有力推进建设,大力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农业农村领域深度融合,助力廊坊农业农村现代化及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提速。
二、农村现代化推进措施1、加快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1)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廊坊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让农民获得更多改革红利。
(2)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改造提升农村厕所座;对标京津打造10个样板村、95个示范村。重点支持三河、永清、大城个省级和广阳、安次、固安等10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区创建,布局建设个以上和美乡村,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廊坊市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建、改建各类厕所.8万座,完成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全面开展村容村貌环境整治,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明显提升。高标准创建美丽乡村15个,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5km,新建改造农村电网线路km,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
2、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机制,已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4户、18人,未发现返贫致贫现象。全市共选派个驻村工作队,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全市名脱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脱贫人口参保和住房安全保障实现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三、农民现代化推进措施1、加强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农民作为现代化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必须现代化。依托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针对农民需求开展高质量农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升他们与现代农业的衔接能力。
2、提升农业人才水平吸引更多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