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观察算产业发展成本账成都为何能在1

小孩白癜风好不好治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102/4549560.html

近日,世邦魏理仕(CBRE)以上海、深圳、苏州、重庆、广州、佛山、宁波、泉州、北京、天津、无锡、东莞、南京、杭州、成都15个制造业头部城市为研究对象,对比15城综合用地、用工、用能、物流指标,并进行产业发展成本对比分析。对比结果显示,作为企业迁移的核心考虑要素之一,成都的产业发展成本在15城中位于第三梯队,即成本要素最低。

算成本账,也算发展账。城市能否在资本引入、供应链完善和市场拓展上提供助力,同样影响着制造业企业“用脚投票”的选择。

算成本账:

成都标准厂房日租金不及北京的1/2

近日,两家分别来自北京和上海的“专精特新”企业落户成都——7月底,上海拓及轨道交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金牛区完成工商变更,更名为四川拓及轨道交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从上海到成都的整体搬迁。北京凝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锦江区白鹭湾科技园正式落地四川凝思软件有限公司作为西南总部,将建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工程中心和数据中心,构建北京、成都“双中心”布局。

▲成都金牛区中铁产业园

企业从北京、上海迁至成都,这打破了许多人的固定认知。但在CBRE的分析中,制造业企业迁移并不意外。以深圳为例,深圳的城市土地资源稀缺,虽近年通过城市更新腾出了一批增量空间,但多用于强化核心功能和补足民生短板,年全市全年推出工业用地不足宗,位列15城最末,不及重庆的1/10。

从用地成本来看,成都的工业用地成交均价是15城中最低的,标准厂房的日租金还不及北京的1/2。

“成都的标准厂房和办公场所的租赁价格约为上海市同等位置的一半,有利于企业降低用地成本。”拓及股份副总经理来宏炳向记者介绍,企业落地成都市金牛区得到了金牛区的政策支持,对前期的租赁费用有一定政策性补贴,弥补了企业迁移所产生的成本。同时,金牛区及区内产业园,也向企业提供了代建厂房的方案及购买厂房的金融支持政策,成本也较上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这将作为企业下一步扎根成都发展的规划。

考虑到用工成本,CBRE选取了平均工资、最低工资标准、五险一金用人单位缴纳比例三项指标,比较各城市制造业用工成本。其中,平均工资北京最高,五险一金比例长三角普遍较高,最低工资标准上海最高。三项指标,成都均处于居中水平。

“整体来看,与北京等一线城市相比,成都的用工成本更具性价比。”北京凝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四川凝思软件有限公司负责人彭志航表示,凝思软件在成都设立西南总部后,目前已拥有研发、工程、销售团队余人,“大部分人才都来自成都本土”。

“成都的整体生活成本较上海低,工资及社保等成本相对较低,使公司能够提供给人才更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更有利于企业将人才长期留住。”来宏炳坦言,成都的宜居品牌对于一线城市的员工很具吸引力,得知企业将从上海搬来成都,有五六十名员工都跟企业一起搬来了。

“为了吸引高质量的人才,其实用工成本并不在重点考虑范围之内。”来宏炳说,企业计划在成都开展三大板块的业务,未来员工规模将达上千人。成都拥有西南交大和中铁二院等科研院校,在公司主营轨道交通供电及检测设备领域,拥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和人才,迁址成都有助于企业招募更多的人才,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CBRE调研物流运输成本显示,成都优势很大。其中,区域干线物流成本,成都仅为元/吨,深圳为元/吨,广州为元/吨;城市重货配送成本,成都为元/吨,上海为元/吨,北京为元/吨。

此外,CBRE对比的用能成本上,工业用气各城市相差不大,非居民用水价格北方城市普遍高于南方。

算长远账:

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是更大考量

尽管要素成本依然是影响制造业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新工业化”进程中,CBRE认为,企业考量的因素也更为多元和综合:包括城市生产要素市场的成熟度、所在城市群供应链的完善与便捷程度、各地营商环境等。

在拓及股份看来,成都资本要素市场的活跃给了企业更大发展空间。

来宏炳介绍,企业主要承接国内的一些地铁、轻轨项目建设,工程成本动辄两三千万,且建设周期长,企业垫资的金额大,随着订单量的增大,就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来承接。拓及股份落地成都后,成都科创投集团、成都金牛区交子基金等多家投资机构对公司进行投资,不仅解决了企业发展资金需求,也通过整合成都轨交资源,投后赋能,从战略上帮助企业横向拓展,纵向延伸——这是企业更为看重的砝码。

▲成都金牛区

如何投后赋能?来到成都后,拓及股份收购了成都弓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从直流开关柜拓展到弓网检测业务,同时,将与西南交大电气工程学院成立合资公司。来宏炳透露,该公司为亿元级项目,着眼于国内领先的柔性供电课题,将涉及发明专利20多项。

凝思软件落子成都的背后,也出现了成都科创投集团的身影。

“对于部分‘链主’企业来说,他们不缺资金,更需要市场赋能。”成都科创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新常表示,除了提供资金支持外,成都科创投集团还积极协助其对接市场资源,对企业拓展金融领域、信息领域等市场,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推动企业落地成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成都有广大市场、机会,让基础软件有更多用武之地。”彭志航提及,在成都新设西南总部之前,凝思软件主要聚焦工业互联网领域。在成都设立中心后,在成都本土创投机构——成都科创投集团赋能下,在原有市场基础之外,凝思软件实现向金融、电信、轨道交通等方面横向拓展,未来有望在西南地区实现全行业拓展。

其实,拓及股份和凝思软件体验到的,并非简单的投资,而是成都在产业建圈强链的资本赋能工作中,从传统的“单一要素投入”向“全方位资源配置”转变。这样的转变,基于成都构建的“链主企业+领军人才+产业基金+公共平台+中介机构”的产业生态体系。

“过去间接融资是项目建设的第一需求,而现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直接融资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若我们还停留在找银行,肯定竞争不过用基金。”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读说,通过用活市级重产基金,“以投代补”,加大对产业链头部企业、关键环节的投资力度,将放大产业基金的枪杆撬动效应。

这也印证了CBRE的分析。该分析指出,除总体成本和地方营商环境外,地方产业规划、相关产业链发展基础、“链主”企业能级、“链属”企业完善程度等综合发展环境亦影响着制造业企业的投资决策。

可以想见,为吸引更多制造业企业的迁移,制造业头部城市的招商引智,未来将更多从产业链着力。

红星新闻记者钟茜妮彭祥萍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45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