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乡村女教师的另类五十岁做援疆路上的沙

长城网讯(见习记者李梦颖)日前,教育部公布了年全国优秀教师,其中河北有这样一位教师上榜。明明已从教三十余年,斩获荣誉万千,该到了修身养性的年纪,却画风一转,打破常规,走上了援疆之路,这背后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十岁时,满腔热情,在乡村小学精耕细作

她叫焦俊娥,是河北省大城县平舒镇童子中心小学的一名乡村女教师。年大专毕业后,她就开始了在乡村小学的执教生涯。一开始任教时,学校就是由废弃的工厂改建的,几间平房到处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刚进入这一行的她激情满满,结婚时学校给安排了两间宿舍,收拾收拾就和爱人一起住下了。“那个时候放了学,学生们都不走,都围着我去问问题。”现在讲起来当年的情景,她依然历历在目。从教30多年,她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连年受到县政府的嘉奖,在乡村基础教育的热土结出了累累硕果。

焦俊娥在备课中。焦俊娥供图

朴实无华,踏踏实实,是她对自己评价。“我的性格就是干什么事都很踏实,我一辈子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就这样平平凡凡的,但是一辈子踏踏实实。”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踏实的老师,却在五十岁的时候做了一个外人看来并不“踏实”的决定。

五十岁时,一腔孤勇,为茫茫沙海开疆扩土

五十而知天命,对于别人来说,五十岁是一个本应颐养天年的年龄。而年,五十岁的焦俊娥却踏上了援疆之路,这在外人看来是非常疯狂的。其实,这个决定对于上有七十多岁的老人,下有马上要参加高考的儿子的她来说,也不是那么容易下的。年龄越来越大,她对于职业的认同感也越来越高,如今的她似乎进入了瓶颈期。她在一份自荐材料中这样写道“我五十多岁了,很多人说我老了,但是我不服,我觉得我还有价值。”这句话仿佛又让大家看到了年轻时那个一腔热血的她。“我当时真的是下了死的决心。”一句看似玩笑的真心话背后包含的坚定与热情可想而知。

年8月,她和廊坊援疆教师一行踏上了援疆之路,坐飞机飞行了多公里,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最艰苦最边远的37团中学,这所位于昆仑山脚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的学校。这里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兵团向南发展决策新开垦的一片绿洲。周围都是连片的沙漠,一年的沙尘天气有多天,有时沙尘暴漫天而来,室内能见度不到2米,到处是呛人的土味。更没想到的是,当地的气候环境很快给她来了个下马威。由于不适应极度干燥的环境,她得了很严重的咽喉炎,嘴唇起泡,如今时隔一年,说话的嗓音仍然是沙哑的。

当地学校的沙尘天气。焦俊娥供图

没有一个孩子的人生应该被黄沙淹没

“没有荒凉的人生,只有荒凉的沙漠。”“征战死亡之海。”初到新疆,看到这样的标语,不禁燃起了她胸中所有的雄心壮志。当走进37团学校时她看到的是崭新的教学楼和标准的足球场塑胶跑道,然而进一步了解才知道,和这标准的硬件设施不匹配的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原因是每年分来的支教教师由于这里自然环境过于恶劣风沙、气候都走掉了。

诺大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仅有十多名老师。她毅然接过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一人当两人用,一个人担任二三两个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还分担了一二年级的综合科教学任务,并积极给当地老师上示范课,把河北的教学理念和当地的教育现状相融合。“我自己一个人在这边,周六日也没什么事,哪个学生的知识点薄弱就帮他找点试题来练习,或者在宿舍里给他们辅导辅导功课。”焦俊娥告诉记者。

正在上课中的焦俊娥。焦俊娥供图

这里的工作量远比在廊坊时的工作量大得多,当地校长了解到焦俊娥的情况后找她谈话说:“你岁数大了,不行给你调个岗位吧。”“大家都挺累的,况且来了这就是干事的。”她谢绝了校长的好意。经过一年的努力,她适应了极度干燥的自然环境,虽然咽喉炎没能好转,但学生们的进步却非常可观。由刚接手时的平均分不到50,提到了80多分,在片赛中名列前茅。

一位温柔体贴、如母亲般的沙漠勇士

焦俊娥和廊坊的支教团队的另外九名老师建了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66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