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在我国的出现其实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并没有太广泛的民间基础。传说郑和下西洋每次空船返航,为了安全都要购买一些不太值钱的红木,用来做压舱石,避免船轻翻船以应付大洋上的风浪。
后来这种木材被明朝宫里的工匠发现:它有质地坚硬、色泽红润、保存持久、不易走形的特点,于是便用它来做家具,不想一炮走红,得到了皇上的赏识。而且有的皇上甚至沉湎于此、不理朝政、专修木工,成了史上笑柄的木匠皇帝。于是我们今天故宫里遗留下了品种繁多、应用不同的各种红木家具。前年我还看到了一台明朝的龙书案,虽然金漆斑驳,依然不崩不裂,保存完好。
而今河北廊坊大城县的“中国红木城”是北方最大的红木产品集散中心,规划占地亩,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是河北省重点项目,总投资93亿元,现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和交易集散地,享有“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的美誉。中国红木城和中国第一红木大集现今在国内乃至国外都是大名鼎鼎、盛名远播。
这次跟随《乡约》栏目走进大城,才了解到大城的红木文化渊源颇深,这里既有地理因缘也有人文世故。从地理上来说大城县靠近北京,明朝兴建故宫那么大的工程自然离不开大城人,无形之中大城人就和宫里有了勾连,也学到了不少宫中家具的榫卯绝技;清嘉靖年间大城县旺村的梁材当了户部尚书,并协同郭勋修建两宫、七陵,期间它曾引荐了大批的大城工匠进城献艺。
再者就是清末慈禧老佛爷的贴心宦官李莲英也是大城人,21岁升任大总管的他掌管造办处多年,有权不忘乡邻,自然也引领不少乡人进宫做些修修补补的小活儿。故此大城人深得宫廷家具制作的精髓,至今大城的宝德风依然是故宫家具的修复单位。
目前,全县红木文化产业范围由南赵扶镇周边村街辐射到全县5个乡镇80多个村街,从业人员由1万人发展至4万多人,从事红木古典家具生产销售的公司家、注册个体工商户户,生产红木扇、红木手串、红木官箱等手工作坊多个,年产大中小各类红木古典家具产品万件套,产品包括椅凳、桌案、床榻、柜架、杂项等七大类80余种。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及港澳台地区。并出口美国、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年创产值近80亿元。
他们在推动红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将发展红木文化特色旅游与促进红木文化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红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发展新格局。当地积极挖掘红木家具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通过查阅古籍文献资料、聘请红木专家座谈指导,对皇宫椅、官帽椅、大师椅、翘头案等传统的经典器形中蕴藏着的文化信息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整理,为每一件家具都赋予了文化内涵。通过不同方式的全面展示宣传,让每一位前来红木城游玩和购买家具的客商,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感受红木家具之美。为了加强红木文化特色旅游的展示推介,以“大城红木文化旅游”为展示宣传主题,组织商户积极参加中原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国厦门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5.18经贸洽谈会、旅游产业对接会等活动,集中对大城县特色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进行展示,当今“大城红木文化旅游”已然成为当地的特色旅游品牌。
红木一度成为高贵豪华的象征,只有在旅游中它才能成为大众百姓手中的玩物。在这里您可以听听商家讲述一件家具的历史故事或是器形特点,也可以买一串手珠盘摸玩耍,夜深人静之时不妨听听珠圆玉润的手珠中渗出的那遥远的故事,或许还能听到大洋彼岸的波涛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