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有座大城县,此地千年工艺蕴匠心,被誉

大城县,地处华北平原中部,廊坊市最南端,扼守京津走廊。大城古称徐州,地处齐、燕、赵三国交界处。战国燕昭王二十八年,改属燕国,更名平舒。西汉高祖五年设东平舒县,至五代后周时改称大城。城内蜿蜒流淌的子牙河,融汇了古郡多年历史。大城现在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市县级非遗52项。大城的红木文化,成为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名片。这里被称为京作红木之都。先来普及下大城的红木文化。明清时期,家具制作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行业之一,各地都开设家具作坊从事家具生产,大部分是应日常生活之需,以柴树和杂木为材料,造型风格比较随意,没有太多艺术价值。后来从皇宫或贵族家中,出现以黄花梨、紫檀等优质硬木为材料的家具,材美工良、造型优美,经过不断改进,风格工艺逐渐成熟,形成代表古典家具最高水平的三大流派,分别江南苏式家具、岭南广式家具和皇室宫廷的京式家具。“京作”主要指北京地区生产的,以宫廷用器为代表的家具,一般特点是体态豪华、凝重宽大、雍容华贵,蕴含着丰富的“京味文化”。清代末年,大城的工匠们沿着子牙河进入京城,为宫廷置办红木家具,将京作家具的精湛工艺带回大城,九层云龙、影雕、丝翎雕,线条精美流畅。大城木匠,用刀简洁明快,线条流畅自然,纹饰洗练飘逸,雕工细腻,格调清雅,代表了当时皇宫的精湛水平。大城的南赵扶镇,就是明清红木家具制作发祥地之一。“京作”红木家具只是一种物质载体,但它承载着古都文化意蕴。“京作”家具材料是名贵的紫檀木、黄花梨木、花梨木、鸡翅木、酸枝木等,这些经过恰当干燥处理后的木材,仍会随气候变化产生微小缩涨,这叫木性。古人顺应其特性,将木头视为活物,精心研究利用木质活性美,像对待有性格、脾气的人一样,在家具结构设计上,给予释放和缓冲的空间,譬如,家具中所有的装板与框架的榫槽之间、装板与穿带的燕尾槽之间都不能用胶,以便保持板部件的自由收缩。结构自然美“京作”家具,很讲究自然美,在结构方面不用钉、不靠胶,以榫卯斗合方式组成一体,不仅有控制木材变形、缩涨的功能,更有经久耐用之功效。在京作家具结构方法有几十种之多,比较典型的有“四攒边结构”、“圆包圆结构”、“鼓腿彭牙结构”、“走马销结构、“穿销挂榫结构”、“三碰肩结构”、“飘肩结构、“大进小出结构”等等,另外家具的腿子、面边、称子等部件上还有若干种装饰线条,呈现出各种曲线与直线的自然过渡衔接。心有灵犀的大城匠人,将京作红木家具的榫卯工艺,发挥到了极致,大城的夫人椅,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了世界的舞台,将中国古典家具高贵典雅的皇家风范,完美呈现于世人眼前。大城县在推动红木产业发展同时,深挖红木文化内涵,陶然居、宝德风更是行业翘楚,成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指定的文物修复单位,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级,省级红木工艺设计大师。目前,大城全县共拥有红木家具企业余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年产各类红木古典家具,占据华北地区85%以上的市场份额。大城构建了国内最专业的红木木材交易基地,中国红木城,集红木作品交易、红木文化传播、旅游地产和珍稀木材交易、文物拍卖鉴定、仓储物流、旅游购物休闲为一体,现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品种最全的红木家具生产和交易集散地。中国红木第一大集,成为大城特色的旅游产业。从红木艺术品、名贵木料,到古玩、字画,上千个品种的商品,展示着不一样的传统味道。大集上,薛家窝头、大城驴肉,这些曾经得到皇家赞誉的大城佳肴,如今依然陶醉着人们的舌尖和味蕾。工艺葫芦、红木工艺扇、大城鸭梨、金丝小枣,琳琅满目的美食与特产让无数游客叹为观止、赞不绝口。大城是一个联合着村庄的县城,有着叶庄子村、小李庄村、九间房村等,一个个充满文化气息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示范点。在这里,大家可以现场感觉到,当时清廷所用贵重红木、紫檀雕刻品,大至床柜、桌、椅、屏风,小至各种赏玩的陈设品,“铁笔如刀,手下风云”,都是制作精良、雕饰工细的紫檀、红木制品。擦漆推光是作品面世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将稀释调和过的大漆薄薄地涂于表面,待漆层将干未干时,用纱布擦掉表面漆膜,让木料本色与纹理显现出来。如此反复多次,直至漆膜达到一定厚度县。漆层彻底干燥之后,再用一种名叫“节节草”的蕨类植物,先干后水,磨去漆膜的浮光。此时,木面便会温润如玉,纹理也更加清晰璀璨。在大城,看着珍贵的木匠工艺,才知道一块木料,承受多少雨雪风霜,历经多少雕琢磨砺,才能变得这样美丽!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637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