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州竟出了这两大名人一位曾任江苏省长

定州市,河北省辖县级市,由保定市代管,是河北省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县,是全省重点培育的新兴区域中心城市。截至年,定州市常住总人口.09万人,辖25个乡镇(办),个村(社区)。年,定州市生产总值实现万元,比上年增长7.1%。按常住人口计算,定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元。当然定州市历史悠久,自古至今名人辈出,孕育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介绍两位近当代人物,他们一位曾任江苏省长、一位是著名作曲家。

第一位:王瑚

王瑚(—年),字铁瑚,民国政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河北定州人。光绪进士。清末曾任知县、知府等职。曾参与组织护国军。中华民国成立后,历任湖南民政长、肃政厅肃政使、京兆尹、江苏省省长、山东省省长。后追随冯玉祥参加北伐。年后,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副委员长、辅仁大学国文系教授等。年4月26日在北平病逝。

年王瑚被放为四川庆符知县。王瑚在庆符任职五年,生活俭朴,布衣粗食,不吃荤酒。他平息匪患,罢黜赃官,任贤才,解民难。他步行下乡,深入民众,就地解决争讼处理政务,极受庆符人民的爱戴。年王瑚应川督岑春煊之请,再度入川,协助岑督平定了匪患,并招集流浪贫儿数千人,供给衣食,教以技艺,建立贫儿工厂。由于政绩突出,次年王瑚超迁为布政使。

年4月,王瑚因在广东南部平匪失误,遭人诬陷被罢回籍。他为官多年,身无积蓄,回乡后以务农为生。他面对国势日危,颓风渐盛,常怀忧国忧民之心。此后王瑚又多次被聘为地方官,因政绩突出于年被授为吉林伊兰兵备道。伊兰地区地处边陲,地广人稀,王瑚派人从河北、山东招来10万移民,他亲率移民拓荒种田,一年的奋斗,使伊兰地区焕然一新。为开发建设东北边疆作出了重要贡献。民国元年(年)冬,民主革命家章太炎作为东三省筹边使考察吏政绩时,称王瑚为“循吏第一”。

居官多年,以清正廉洁著称于世,其座右铭有“万分廉洁,只是小善;半点贪污,即为大恶。”民国建立后,袁世凯窃任大总统,总想借王瑚的清廉名声为他所用,于是将王瑚请到北京,袁的独裁专制日益发展,复辟帝制的野心也已显露。年11月王瑚机智地逃出袁的控制,到了云南同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策划反袁,组织了护国军,掀起了讨袁运动。袁世凯死后第二年,江苏督军张勋率辫子兵拥清逊帝溥仪复辟。王瑚义愤填膺,当面指斥张勋“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有悖事理”。

年6月王瑚被任命为江苏省长,他毅然决然地查处了贪污受赃的省警察厅副厅长及其同案人员,抑制住了江苏省官场腐败的风气。年8月,王瑚辞去了省长之职,回到原籍,以务农为生。是年冬,西北军冯玉祥延请王瑚佐助自己。年9月冯率部五原誓师以应北伐。此后王瑚随冯玉祥共赴北伐革命大业,转战于陕甘豫等地。冯玉祥将军称他是“中国第一清官”。冯玉祥早年曾慕名拜访过他,后来冯玉祥在泰山建五贤祠,把他列为五贤之一。

第二位:张寒晖

张寒晖(年5月5日——年3月11日),原名张兰璞,字含晖,河北定县人(今河北省定州市)。年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年回老家组织抗日救国会,同时从事小说和戏剧创作,为宣传抗日奔走呼号。年去西安,在东北军中宣传抗日。年再度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救国。年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他创作的《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去当兵》等著名歌曲,曾在解放区和全国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年3月11日,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张寒晖病逝。

年进入保定保定高等师范学校附中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他练习写了一些白话诗、剧。中学毕业,他考入北平私立电气工业学校。年又考入北平人民艺术剧院专科学校。张寒晖学习刻苦努力,成为学校的优等生。不久该校解散,张寒晖于年回家务农,后在乡村一所高小教书。

年,北平国立艺专设置戏剧系,他报考后被录取。年10月,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即由邓鹤皋介绍转入中国共产党。张寒晖入党后,先是在艺专工人俱乐部工作,后又领导北平青年俱乐部,组织“五五学社”,并在社刊上发表剧作《他们的爱情》,还参加了“三一八”等多次示威游行,宣传革命主张。年5月,为避开军阀捕杀,回定县西建阳村以帮家务农为名,在农村宣传革命思想,点燃了定县东部革命的星星之火。在家乡,他创作了小说《蓝布衫》。年重回艺专,曾参加演出《朱砂痣》,年毕业,因学业好,留戏剧系当助教,又参加演出了《黄绸衫》《终身大事》《英雄与美人》《一片爱国心》等剧,但不到一年,又被革职,开始了他“体验人生”的途程。

年6月回乡时,正值年代末到年代河北定县由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简称平教会,为乡村建设运动的前身)把定县的“社会教育办事处”刚改为“民众教育馆”,馆长徐九皋是张寒晖的老朋友,张寒晖受邀到民众教育馆帮助工作。民教馆人员经常到乡间去举办农民夜校,宣传卫生知识,接种牛痘等。张寒晖利用这一机会,频繁出入于贫苦农民的家庭。每逢集市,借周围数十里村庄的农民进城赶集之际,张寒晖常在民教馆的讲堂内讲演,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宣传科学卫生知识。整理民间艺术也属民教馆的工作之一,徐九皋知道张寒晖是位戏剧专家,又熟悉定县秧歌,就从自己村里请来一位秧歌艺人,让张寒晖记录并修改民间秧歌。

张寒晖根据艺人的演唱,记下了《老少换》等几出秧歌戏文,并进行了整理加工。到晚上,他还在民教馆导演话剧《王三》。由于他的出色工作,深得民教馆人员的尊敬和喜爱。他与任致嵘等创作了《农夫歌》《除草歌》《平民学校》、《平民教育》《农家乐歌》《高头村歌》等,收集民歌编印了《普村同歌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26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