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廊坊日报全媒体」
11月29日上午,记者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廊坊市年度南水北调引江水利用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年通水以来,我市引江水消纳量逐年增长。截至年10月31日,全市已累计消纳引江水6.09亿立方米,年累计消纳引江水万立方米,创通水以来年消纳量最高记录、历史最好成绩。
据了解,我市除北三县以外,广阳、安次、固安、永清、霸州、文安、大城均为南水北调受水区。截至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输水干渠为骨架、供水支线为脉络、水厂为节点即“三干六支九水厂”的南水北调供水网络格局。
随着我市城镇及工业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农村水源置换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现有南水北调配套水厂供水能力已逐渐不能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此,我市积极实施水厂改扩建、新建等一系列工程,目前,廊坊市区地表水厂、固安县城地表水厂、永清县城地表水厂,大城县城地表水厂正在扩建,固安温泉园区水厂和文安县第二水厂正在新建。通过工程实施,进一步提高南水北调供水保障能力。
我市南水北调引江水利用工作对民生和城市发展具有提高居民饮用水品质、确保城市用水安全、涵养城市水生态环境三方面的重要影响,以前我市主要用水是地下水,水质硬度偏高、水垢偏多,引江水的到来使城市居民饮用水水质得到显著改善,形成了以引江水为主要供水水源、地下水为应急补充的供水模式,不仅满足了城市用水发展需求,也强化了城市供水安全。形成了以引江水为主要供水水源、地下水为应急补充的供水模式,不仅满足了城市用水发展需求,也强化了城市供水安全。
据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张小卯介绍,引江水消纳是推进地下水压采工作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我市引江水利用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引江水利用率和生态效益显著提升。截至10月底,城镇居民及工业、农村用水量为.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1.39%,受益人口达余万人。根据省政府工作部署,通过推动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我市南水北调受水区7个县(市、区)农村居民将长期、稳定地喝上放心水、干净水。目前,安次区已全部切换长江水,永清县、大城县部分农村已切换长江水。截至年10月底,全市浅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8.40米,同比上升1.32米;全市深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50.15米,同比上升2.94米。
(记者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