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葬母排场有多大慈禧赏50万两,袁世

北京哪个痤疮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740647.html

李莲英,可能是当代百姓最熟悉的宫廷大太监了。

除去正式史料和民间演义不说,单单在银幕和荧幕上,已经有超过五十位形象各异的李莲英露面了,扮演者中不乏大名鼎鼎的姜文、张艺谋、佟大为、巩汉林……

李莲英能如此有名,在于他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最后一个长期在位的太监总管,历史年代近,流传故事多……所以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认知。

李莲英为母亲办的豪华葬礼

李莲英的诸多逸事中,很多属于高层政治,或者宫闱生活领域。普通百姓难以亲身参与,小道消息不免是始于道听途说,终于添油加醋。

但是,有一件事却有很多老百姓亲自经历过,虽然事件在传播过程中多少也会有些走样,但综合各路记载,大致也能让人清楚原貌。

这件事,就是李莲英为其寡居老母办的那场风光大葬。

李莲英在宫中走红之后,将他的母亲接到了北京居住。老太太享了几年清福,病死于京城。

之后,李莲英开始操办母亲的葬礼。

李莲英的母亲死于年,李莲英当时的年龄是五十八岁。

按照古人早婚早育计算,李莲英的母亲病死时已经是七十多,奔八十的人了。

李母的葬礼分在北京和李莲英祖籍——现属廊坊下辖的大城县——两地举行。

在北京,李莲英把母亲的灵柩停于护国寺内,雇了三十多人日夜轮流守护,负责每天早、中、晚三次祭祀事宜。

为了给母亲超度亡灵,李莲英还大作水陆道场,请了僧道番尼四棚经,一直念了七七四十九天。

与此同时,李莲英和大城老家的亲属商议将母亲归葬入土的事儿。具体事宜交给哥哥操办。

乡下人,没有见过多少大世面,比照着县里面最“壕”的财主出了一个方案。

早已官居“荣誉二品”,比肩六部侍郎的副部级大总管李莲英,当然瞧不上县团级的方案。

不得已,李莲英从京城聘请了一些“专家”下乡指导,终于铺摆开大城史上最为风光的一场葬礼。

传说中,为了保障送葬道路的畅通整洁,从大城老家的李家大院到墓地的路,全部净水泼街,黄土垫道,两侧的树枝上都系上了素绸。

墓地正门前的墓道,竖起了好几道牌坊。

送殡仪式上用到的东西,都全部从北京运来,专人负责管理。

李家大院附近,搭建了大量的席棚,白天前来吊唁的乡亲在这里吃饭,晚上当作乞丐的临时住所。

葬礼上的流水席,整整开了三十五天,酒席按照当地风俗中的最高规格——“十三碗”——准备。菜肴大多是当地乡亲没有吃过的。

来吊唁的人,不管远近,认识不认识,一律接待,足吃足喝。

离席前,还贴心的安排专人为他们打包,回家接着吃。

李莲英的母亲喜欢看戏,为此李莲英聘请京城名角,在葬礼上开了两台大戏,同样唱了三十五天。

为了保障葬礼的顺利进行,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批调了三百名士兵,负责现场的安保工作。

凡此总总,这场大殡,让李家在大城县出尽了风头……

国困民乏,李莲英为何敢大办丧事?

李莲英入宫五十余年,前期人微言轻,后期虽官高权重,但因为安德海之鉴,一直小心谨慎,低调做人。

那么,为什么在清朝末期那样的年代,他却敢如此高调行事呢?

母死尽孝是他给出的最合礼制,也最不容易被人挑毛病的理由。

作为当时最有权势的大太监,李莲英的入宫之路却是非常辛酸的。

李莲英出生时家境尚可,后家逢变故,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为此,李莲英不满八岁就自愿净身,成为一个身体残缺的宫廷服务人员。

入宫十年,李莲英才小有所成。这十年间,李家没有沾到他多少的光儿。

虽说当时北京周边郊县是宫廷阉人的主要来源地,但是家里出了一个

这样的人,总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李家还因此受到不少的非议。

事情随着李莲英的逐步蹿红不断好转,但宫中不比民间,太监的生活在清朝受到了严格的管制,非奉诏不得出宫。因此,李莲英也没什么机会回家走动。

李母的葬礼,可能是他唯一的机会,也是他能彻底在家乡找回颜面的最好机会了。

最重要的一点,李母的葬礼,是在慈禧面前报备过的,获得最高权力者的认可。再铺张,也不担心会惹来什么样的麻烦。

李莲英母亲的葬礼,花了多少钱?

关于李母葬礼的花销,史料记载不一。

有一种说法,慈禧太后念在李莲英多年鞍前马后的功劳,赏赐了他五十万两白银用于李母的葬礼。

李莲英指示家中筹备葬礼的亲戚,这些钱要全部花掉,一文都不能剩下。

民国初年,有好事之人细访了北京,大城两地参与过李母葬礼的参与者,拉出了一份葬礼开销的清单。这份清单,按照年的物价计算,大约需银一百一十万两。

也就是说,刨去慈禧太后的赏赐,李莲英还掏出了六十万两白银用于此事。

至于两地收来的份子钱有多少,史无记载。不过根据李莲英的性格和家底,估计只在意谁送了谁没送,送多少反而不是什么大事儿。

结语

李莲英母亲的风光大葬,在大城县轰动一时。那时,李莲英已经年近花甲。大城县街头巷尾纷纷传言,将来李总管办事儿的时候,不定又要多大的场面。

百姓们的八卦之心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满足。年,辛亥革命前期,已经退休两年的荣誉二品前总管大太监李莲英病死于北京。

李莲英的遗体没有送回老家大城县,而是葬在京西恩济庄——今西钓鱼台——附近。

死因不明,众说纷纭,争论至今。

不久,家产被嗣子挥霍一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14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