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探真古都北京与长城背后的故事上

北京城从公元前年

至今已逾年

其间历经古蓟城、唐幽州、辽南京

金中都、元大都、明京师

清京师、民国北平

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都北京的确立

据历史文献记载

长城最早修筑于公元前7世纪

考古证明

至少在公元前5世纪的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

长城就已经存在

让我们从燕都蓟城开始

在北京城多年的

历史沿革中

寻找长城修筑的印记

建城之始

燕都蓟城设置关塞修筑长城

公元前多年,周武王建立西周王朝,分封国土,天下并立起许多个诸侯国,其中燕、蓟两国就位于今天的北京地区。年前的北京,第一次作为都城登上了历史舞台。

后来,燕国逐渐强大,吞并,并将蓟作为都城。数百年后,燕都蓟城成为东周名城,有“富冠天下”之说。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常常发生征战,各国之间为了彼此防御而广泛修筑长城,并在边境和交通要道上设置关塞,驻兵把守。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编著的《文物春秋战国史(彩色图文本)》中对此有所介绍:“战国七雄”(当时实力较强的七个国家)所设置的关塞中,重要者有40多处,燕国的居庸塞便位列其中。除此之外,燕国还修筑了南北两道长城。

燕南长城

燕南长城是在燕昭王广聚贤士复兴燕国后,为加强对齐国的防御而修建的。燕南长城位于易水一带,又名易水长城。具体位置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的西南,向东南经定兴县、徐水县、容城县、安新县、雄县,到达廊坊市大城县、文安县,长多里。

燕北长城

燕国自古就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争战、交会的地方,游牧民族常常南下袭扰燕国。燕昭王出师,将其向北击退千余里,燕国获得大片土地。为了守卫这些已经获得的土地,燕国修筑燕北长城。这是战国时期修建的最后一道长城,主要分布在今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全长1多千米。燕国设置五郡对边地进行管辖,其中的渔阳郡位于今天的北京怀柔区境内。都城序幕

据燕云十六州长城险塞建契丹陪都

辽国是居住在长城以外东北地区的契丹族所建立的政权。年,长城以南正处于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政权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举兵反叛,并向当时长城以北的契丹求援,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契丹出兵相助。

幽,今北京;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儒,今北京延庆;蓟,今天津蓟州;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北;涿,今河北涿州;新,今河北涿鹿;妫,今河北怀来东南;武,今山西神池;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州东北;朔,今山西朔州;蔚,今河北蔚县西南。

契丹占领燕云十六州后,将北京地区设立为辽国的南京,也称燕京。从此中原内地长城险塞尽失,在此后的多年中,燕蓟地区一直处于不同北方民族政权的相继统治下。也是在这多年间,燕京逐渐发展成为统一王朝的国都。

燕云十六州均是中原地区的战略要地。其中,幽州“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区夏”;云州“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居边隅之要害,为京师之藩屏”。

可以说,割让燕云十六州,辽国设立南京陪都,拉开了北京成为千年之都的序幕,为元、明、清直至今日北京持续作为国家首都奠定了基础(仅少数时间为南京所取代)。

首次建都入居庸关建金中都筑长城御蒙古

◆年

东北的女真族建立金朝。

◆年

金国出兵,一路出得胜口(今北京昌平北),一路出居庸关,占领燕京。

◆年

金国开始对燕京实行统治。

◆年

金朝的第四位皇帝完颜亮下诏,将都城迁往北京,以此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是为金中都。北京的年建都史由此开始。

金朝与长城的渊源不止于由居庸关进军燕京,金朝还是唐、宋、辽长城修筑停息一个阶段后,重新开始修筑长城的朝代。金国的西北与蒙古相界,为了防御,曾大筑长城,规模之大超过了秦汉以后的各代长城。

据历史文献记载,金朝长城有两道,一是明昌旧城,二是明昌新城。

明昌旧城过去曾被称为兀术长城或是金源边堡,在新城之北,据《黑龙江省志》记载,这段长城的位置,约在黑龙江省兴安岭西北黑龙江沿岸,即年前金为防御蒙古而修筑的。明昌新城也是为防御蒙古而筑,远在明昌旧城之内,又称金内长城、金濠堑、边堡等,西起静州(今黄河河套地带),东达混同江畔(今黑龙江省松花江),经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等省区,长达数千里。

下一期文旅君将为您介绍元明清时期古都北京与长城背后的故事今天的“古迹探真”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28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