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新邓氏兄弟大城县近代教育的开拓者

白癜风治疗中药有什么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75471.html

说到廊坊大城县教育发展的历史,不能不提到邓毓恺、邓毓怡兄弟二人的大名。邓毓恺是大城县民国以后首任教育行政长官——县劝学所所长,邓毓怡与兄长邓毓恺一起助教兴学,成绩卓著。他们是大城县近代教育的开拓者。

邓毓恺(—),字少文,邓毓怡(-),字和甫,邓毓恺之三弟。邓氏弟兄世居大城县白洋桥村,为县内仕宦名门。二人自幼入私塾从师问教,天资聪颖,学识渊博。邓毓恺后入县学求学。邓毓怡后到保定莲池书院就读,拜清末著名学者吴汝纶为师。吴汝纶是西学的倡导者,思想先进,对邓毓怡影响很大。年,县内名儒刘钟英主编《大城县志》,28岁的邓毓恺和16岁的邓毓怡应邀参与编纂。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推行新式学制。邓毓恺联络县内文人名士,与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留学回国的邓毓怡一起,捐出自家瓦房,自购设施设备,修缮村里闲置房屋,兴办私立白洋桥启智学堂。这是大城县历史上第一所新式学堂。学堂开设课程有国文、英文、算术、地理、历史、修身、格致(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等,备有风琴、哑铃、足球、枪械等体育娱乐设施,还购来地理大挂图及数百张博物图画,订阅了《顺天时报》《大公报》《益世报》等进步报纸。本村子弟免费上学,外地学生只收课本费。启智学堂成立不久,邓氏弟兄又在族人协助下创办了自强女子学堂,这是直隶(河北省)创建最早的一所女子学堂。

年,邓毓恺受清政府委派去往日本弘文学院学习,考察办教育,兴新学。毕业后,他谢绝天津南开学校高薪聘请,依然回乡从教。年,启智学堂改名为白洋桥镇立初、高级两等小学校。学校应聘教员多为天津师范毕业生,使用当时教育部编订的教科书。邓毓恺还与邓毓怡一起组织了“和钧编译社”,翻译日本小学教科书作为补充。同年,邓毓恺任大城县劝学所所长。上任后他雷厉风行地开展废除旧学兴办新学的运动,首先在县城建立师范学校培训教员,然后将这些具有新知识的教员派往各村执教,很快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兴办新学的高潮。他积极组织筹建校舍,劝说僧尼帮办教育,提供寺庙作为课堂,利用地租、筹捐等筹集办学经费。他时常到各村镇巡察学校建设和教学情况,发现不称职的校长或教员坚决予以撤换。在他的影响下,全县共创办高等小学3所,初级小学余所,平均每两个村庄就有一所小学。邓毓恺还鼓励依托小学开办免费半日学堂和乡村夜校,业余时间帮助人们学习识字、书信、珠算、记账等实用知识。教育工作之外,邓毓恺还致力于查禁吸毒、妇女放足、水灾善后等社会公益活动。为表彰他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贡献,北洋政府授予他银色三等嘉祥章、银色学务奖章、学务特别奖章、大总统七等嘉禾勋章各一枚。

邓毓恺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晚年在小学教育、师范教育的基础上,他还计划在白洋桥等地创办中学教育和农业学校,但因病故未竟。邓毓怡因治学有方,后受聘为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和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教员,并兼任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斋务长,负责对学生操行和生活的管理。邓毓怡在天津执教五年,培育出了大批优秀人材,当时就学于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的李大钊就是其中之一。直到后来,李大钊任《晨钟报》主编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时,仍常到邓毓怡家做客。邓毓怡晚年专心从事译著,传播西方思想,间以书画自娱。著有《欧战后各国新宪法》《现代民主政治》和《拙园诗集》等。

年4月7日晨

.

作者简介:赵建新,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廊坊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廊坊市人民政府督学。河北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北省幼儿心理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廊坊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从事基础教育管理工作20年,潜心研究学前教育及家庭教育,多年坚持为中小学教师及家长培训,宣讲教育政策法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浅谈幼儿园小学化的根源》《培养幼儿习惯是家长的首要任务》等多篇文章在省市报刊发表。主要讲座有《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习惯》《让孩子赢在哪条线》《幼儿园安全管理》《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让孩子好好走一生》等。曾在“环京津新闻网”做家庭教育讲座“让孩子赢在终点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的四大原则”、“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等。家教专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导读36讲》年4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得到幼教专家和广大家长好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03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