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是赫赫有名的“东北王”,一生叱咤风云,威名远扬,可惜惨遭日本人毒手,抱憾而终。
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没有找日本人算账,后来在日本人精心谋取东三省时,全师撤入关内,不但丢掉了张作霖苦心经营了一生的基业,甚至未能让张作霖的尸骨安葬入重金打造的“元帅林”内,让人唏嘘不已。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就连人死后葬墓的称呼,也有尊卑之分,帝王之墓称“陵”,王侯之墓称“冢”,圣人之墓称“林”,百姓之墓称“坟”。
张作霖惨遭横死,墓址未选,更谈不上营建陵寝。
张学良接手东北政务以后,为了显示孝心,高薪聘请风水先生在东北境内勘察,最后选中抚顺东面的高丽营子村南一处向阳山岗,委派东三省银号总管彭相亭全权负责营建陵园,规模与山东曲阜孔子的孔林、河南洛阳武圣关羽的关林、山东邹城亚圣孟子的孟林相当,称“元帅林”。
这个“元帅林”一修就是三年,斥资一千四百余万,工程浩大,却又精工细琢,甚至在陵园附近修建了专门的火车站,奉安期定于年11月24日。其中,送葬路线、途中祭奠等均已安排就绪。
但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张作霖后来被草率入葬于锦县石山镇南驿马坊村张家坟茔地,“元帅林”成了空穴一座。
那么,张作霖葬于张家坟茔地,为什么说他原来是姓李的呢?
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唐德刚原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纽约市立大学亚洲学系主任,同时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部口述史的创始人之一。他先后出版《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李宗仁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中美外交史》、《书缘与人缘》、《史学与红学》等著作。年1月至5月,他亲自对张学良进行了十余次采访,并有录音带存世。后来,他将这些珍藏的张学良口述录音资料交由得意门生、史学专家王书君先生,让他撰著成《张学良世纪传奇》(口述实录)一书。
书中,张学良本人明确提到,他们家本来姓李,不姓张。
张学良说,他们家原籍河北大城县堤北村,之所以从姓李改成姓张,上六代祖宗中,有一个张家的姑娘嫁到了李家,因为姓张的家里没有男孩子了,就把李姓的男孩子抱了一个给张家,于是就姓了张。
唐德刚教授还特地根据《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公行状》中说的张作霖“远祖居山东”的说法向张学良进行了考证。张学良断然否认,说自己的祖籍绝对不是从山东迁关外的,他说,“我们祖辈是挑着担子由河北闯关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