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蓝精准帮扶,让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强

北京什么医院皮肤病好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702/4648924.html
<

为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各地税务部门积极主动作为,在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辅导村集体企业健全账务、为滞销农产品找销路等方面开展帮扶,帮助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助力村民增收,拓宽脱贫致富的路子。

“东牛西薯”发展壮大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宁夏西吉县以“东牛西薯”特色脱贫产业布局为主导,在东部乡镇发展草畜产业,在西部乡镇发展马铃薯种植产业。为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及时惠及纳税人,更好地服务脱贫产业布局,宁夏税务部门将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与脱贫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大力扶持“东牛西薯”发展壮大。仅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和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两项近三年就为户次纳税人减免税款.79万元。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的成本票大部分是从农户取得,比较零散且获取困难,税务部门了解情况后专门开通绿色通道,为我们代开租用农户机械旋耕土地等方面的成本票。同时,还针对我们的业务范围进行个性化税收辅导。年至今,园区旗下的2家企业享受增值税减免税款共计96.21万元,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款共计.32万元。税收优惠为我们养殖户送来真金白银的实惠,让百姓的日子都牛了起来!”谈及税务部门的帮扶,宁夏向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理事长苏相峰连连称赞。

产业这么大,带动周边群众致富更是“么麻达”。据介绍,园区有机肥车间现有工人15人,采棚育苗种植工30多人,蔬菜基地工人多人,牛场工人15人……固定用工人左右,其中建档立卡户人,季节性用工达余人次,人均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目前,园区在养西门塔尔肉牛头,建有规模化牛棚6个,蔬菜育苗大棚20个,在建温棚16个,年产果蔬4.5吨。今年上半年仅畜牧销售额就达万元,园区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牛”。

西吉县火石寨马铃薯种薯繁育合作社是当地最大的马铃薯原种培育合作社,该合作社建有43个马铃薯种薯储藏窖,储存能力达吨。

为支持企业发展,宁夏税务部门主动作为,在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辅导企业健全账务等方面积极开展帮扶工作。“税务部门多次上门辅导,帮我们健全账务管理,让我们及时享受到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每年可节约资金十多万元!节约下来的资金我们用来建储藏窖,扩大种植规模,助力企业循环发展。”合作社理事长王继强说到。

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式”农业模式,合作社每年带动周边村民种植马铃薯上万亩,吸纳长期从业人员17人,季节性用工达0余人次。年,合作社实现收入.08万元。“通过合作社运营,村民也增收不少。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每亩能得到-元/年流转费﹔通过化肥集中采购,每亩为农户节约化肥成本40元左右﹔合作社提供的优质种子比市场价便宜0.2-0.3元,还全程提供技术支持﹔马铃薯原种销售价格比市场价高出0.3元,每亩可为农户增收元。这四项加起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王继强算了一笔细账。

年,西吉县火石寨马铃薯种薯繁育合作社享受各项税收减免7.69万元。同期,全县所有种植业纳税人各项税收减免达.98万元。实实在在的税收红利,为农民打开了一扇致富的大门。像苏相峰、王继强一样的种养植户,正持续奋斗在父辈留下的黄土地上,带领着周边的农户增收致富,将日子越过越红火。

产业造血“拔穷根”提升发展“源动力”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为确保帮扶嘎查村脱贫更稳当,鄂尔多斯市税务部门大力开展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税务局的帮扶给我们嘎查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产业脱贫为我们增加了收入来源,危房改造让我们住上了新房子,生活比以前更舒心了。”谈起精准帮扶,鄂托克前旗昂素镇玛拉迪嘎查村民刘新平脸上绽放着笑容。

鄂托克前旗昂素镇玛拉迪嘎查是国家税务总局鄂托克前旗税务局的对口帮扶村。多年来,鄂托克前旗税务局结合嘎查资源优势,围绕优质肉羊短期育肥、肉牛生态养殖和林果蔬菜特色种植三大产业,制定帮联共建方案。年,投入资金20万元,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牧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方式,扶持玛拉迪嘎查升级建设集体经济肉牛生态养殖项目,并为村集体收入带来了每年15万元的固定收益。同时,在鄂托克前旗税务局的扶持下,玛拉迪嘎查还建起了饲草料银行项目,为嘎查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调整和升级注入了活力。

“真是感谢税务局啊,不仅帮助我们贫困户推销农副产品,还帮助解决我们村用电问题,以后的生活真是越来越亮啦。”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神山村村支书任永清说道。

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神山村土地荒芜,生态环境脆弱,村民又多为弱劳动力的中老年人,经济发展落后。国家税务总局准格尔旗税务局以帮助贫困户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和庭院经济为主,积极推销农副产品,加强消费扶贫。同时,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模式,与村委会规划建设光伏发电产业项目。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属于集体经济,村委会每年将收益的部分资金用于贫困户稳定脱贫。

在准格尔旗沙圪堵镇乌素沟村,国家税务总局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税务局为帮助帮扶村出资组建了以加工粮食为主的小杂粮加工厂,以产业扶贫形式,实现贫困户与村集体两增收。同时,依托小额贷款政策,驻村干部帮助村中3户贫困户申请到三年贴息贷款,每户平均获贷5万元,用于发展畜牧业养殖和其他配套产业。“就像总书记说的那样,脱贫摘帽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有信心,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村民乔二媚说。

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产业“造血”

仲夏时节,骄阳似火,章丘相公庄郝庄二村、东车厢村等村庄却格外热闹。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济南市章丘区税务局组建扶贫小队,一方面发展村内集体经济,帮助贫困村实现“造血”;另一方面借助线上宣传渠道,带货滞销农产品,迅速“输血”,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村民的干劲也随之高涨起来。

扶贫小队进村考察修建健身广场场地。

没有集体产业,贫困户缺少收入来源是很多贫困村面临的共性问题。章丘区税务局的扶贫团队沿着产业扶贫的思路,积极为贫困村发展集体产业,创造工作岗位,增加集体收入。

经过协调,章丘区税务局扶贫小队为郝庄二村和小佛塔头村申请建设了光伏发电站项目,每天可发电多度,每年为村里创收6-7万余元,使用年限可达20年左右。“6万多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这笔钱村里可以每年补助每户贫困户多元,还可以为村里搞其他建设,我们村脱贫越来越有奔头了!”郝庄二村支书武锋说。

为了帮东车厢村增收,扶贫小队为东车厢村协调建立了吨包加工厂。该加工厂投资5万元,购买20台吨包加工设备,操作简单、利润可观,每年可以为东车厢村带来2万元的集体收入,也为贫困户创造了就业机会。

扶贫干部进村了解农产品收成和滞销情况。

近日,扶贫小队收到来自麻秸村支书柏立珍的一条信息。村里多种农产品丰收,但因缺乏销售渠道和受疫情影响,很多农产品滞销。

扶贫小队经过调研,发现很多贫困村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扶贫小队变身带货达人,开始了线上带货的之旅。最终,帮助销售了斤地瓜、斤香椿和斤蜂蜜,帮助解决滞销的西红柿、黄杏等农产品千余斤。

来源:人民网、大众网

原标题:《“税务蓝”精准帮扶,让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强起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36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